男女主角分别是洛云宜舒征敛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完结版小说》,由网络作家“小懒懒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厅的左边是原先小夫妻的住处,现在里面什么都没有,就空屋子一间。洛云宜打算等会儿去村子找竹篾匠,编一块大的竹席,把毛刺打磨光滑,以后她忙家务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在那个房间。放在床上她怕没看好让孩子掉下来。梆梆梆的敲门声响起,洛云峰推门没推开,不等洛云宜开口,就先出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洛云宜拿掉门上的门闩(shuan一声),让洛云峰进来。洛云峰率先把铁锅提进来:“铁匠那里的大铁锅都订出去了,我给你买了两口锅,大的烧水,小的炒菜。”大的那口锅直径大概60厘米,小的那口就跟现代家里用的差不多大,只是手柄是两个耳朵,不是长柄。“大哥费心了。”赶驴车的人也是同族的,抬着一个竹筐进来,里面是一筐碗碟。驴车上还有两筐大大小小的罐子,都是农家必不可少的东...
《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完结版小说》精彩片段
厅的左边是原先小夫妻的住处,现在里面什么都没有,就空屋子一间。
洛云宜打算等会儿去村子找竹篾匠,编一块大的竹席,把毛刺打磨光滑,以后她忙家务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在那个房间。
放在床上她怕没看好让孩子掉下来。
梆梆梆的敲门声响起,洛云峰推门没推开,不等洛云宜开口,就先出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洛云宜拿掉门上的门闩(shuan一声),让洛云峰进来。
洛云峰率先把铁锅提进来:“铁匠那里的大铁锅都订出去了,我给你买了两口锅,大的烧水,小的炒菜。”
大的那口锅直径大概60厘米,小的那口就跟现代家里用的差不多大,只是手柄是两个耳朵,不是长柄。
“大哥费心了。”赶驴车的人也是同族的,抬着一个竹筐进来,里面是一筐碗碟。
驴车上还有两筐大大小小的罐子,都是农家必不可少的东西。
还有一把菜刀,一把镰刀,一把锄头,砍柴刀,斧头。
一个篮子里面还准备种调料,还有一块猪肉。
同族的那个年轻小伙子都已经麻木了,他今天跟了洛云峰一路,从来没见过一个人一下子花掉那么多钱。
同时也见识到洛云峰对洛云宜多么重视,有这样得力的后家,即使舒常期去世,恐怕也没几个敢欺负洛云宜。
不过他心里也更加坚定,一定要好好攒钱,以后让孩子读书识字,要是哪一个成才,或许他也有机会体验一次大手大脚花钱的快乐。
没过多久,舒常乐也带着几个人过来,她刚才去村里篾匠那里买了些东西,篮子背篓,晾晒的簸箕(boji),装菜的筲箕(shaoji),还有竹子制的筷子,筷筒,竹节打磨的杯子。
又去木匠那里买了几个不同大小的木盆,两个水桶,扁担,一块菜板,想的很周到。
然后还顺路去娘家扯了些蔬菜,既然小妹执意要搬出来,当家的不想劝,那她就好好帮助洛云宜安顿,省得洛云峰总是悬着心。
“今天还是匆忙了些,等消息传回去,明天爹娘她们肯定也要过来,到时候我再给你带其它要用的东西。”
舒常乐可是当家的一把好手,进出都是风风火火的,都不用洛云宜动手就把那些东西归置好。
用黄泥把灶台和铁锅之间的空隙填好,洛云峰又去担水把水缸装满。
“天快暗了,今天就忙到这里,明天我过来帮你把菜种上,我们走了你就把门关上,安心过日子吧。”
好久没这么忙活,一整天都没休息,洛云峰也有些累了。
“嗯,谢谢大哥大嫂。”漂亮话洛云宜也不怎么会说,但是心里默默把洛云峰他们的付出记在心里,就算暂时无以为报,也要感怀在心。
“大哥等一会儿,天要黑了,拿个灯笼。”这会儿是夏天,天黑的晚,但是从这里到洛家,走路要一个多小时,也就是半个多时辰,半路天肯定就暗了,拿个照明的东西也好看路。
“好,你也别送了,早点休息吧。”怜惜妹妹年纪轻轻就丧夫,本来就妹控的洛云峰现在对她是一句重话都说不出来。
“嗯。”洛云宜抓着小孩的手挥了挥,没有目送他们,率先转身走回院子,把院门关上。
再等一会儿她怕自己哭出来。
在现代她虽然是独生女,但是爹不疼娘不爱,奶奶其实也不喜欢她,但还是把她好好地养大了。
陪小石头玩了一会儿,小石头好像有些累了,手脚大张着躺在被子上。
洛云宜没管他,坐在凳子上,拿小刀给孩子做磨牙棒。
等吃过晚饭,才给他把小手小脸擦干净,娃娃已经睡着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洛云宜自己的。
她从库存里翻出一袋泡面,今天晚上的加餐就吃这个。
怕泡面味道太大,洛云宜还是关着房间门才吃的。
小心地收拾完厨房,洛云宜才心满意足地准备睡觉。
明天她就要去镇上,把存在钱庄的银子取出来,再让三哥帮她找人打井。
洛云白和洛云仞都在镇上,但是洛云白心思细腻,办事比四哥更靠谱。
然后要去种子店买些种子,听说镇上有烧鸭,她要买一只尝尝。
还要买些东西,后天就带着孩子去洛家看望父母。
……
窗户没有关紧,早上起床的时候,洛云宜就在手上看到两个被蚊子咬的红疙瘩。
“好啊,咬不着小的,就来咬我是吧……”洛云宜生气,默默在心里记上一笔,等她从镇上回来,就把窗户上加一层纱。
她就是喜欢开着窗睡觉。
交代好小石头的饭菜怎么吃,洛云宜拿了一个馒头就赶紧去村口坐牛车。
要说交通,舒家村有两辆牛车两辆驴车,去镇上的价格都是两文钱一趟。
不过能赶上牛车还是驴车,全凭运气。
洛云宜幸运地坐上了牛车,但是还是被颠的不想说话。
主要是路面不平。
真希望她有同胞穿过来,把水泥弄出来,造福百姓。
至于她嘛,只能说照顾好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就已经不容易了。
来到古代后第一次出门,即使牛车颠簸,洛云宜的心情也还不错。
洛水镇面积挺大,但是这里经济发展的一般。
主要是这里多山地,农民辛苦种地只能保证自己的温饱。
镇上的商贩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外地人把货物运过来开的店。
赚走本地人的钱……
无论什么时候,富人总是更容易获得成功,越来越富,穷人想翻身,本钱可以凑,但是智谋难得,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做到的。
像沈强那样敢想敢做的人确实是少数。
为了赶回去的牛车,洛云宜决定先去种子店。
“夫人要买些什么?”头戴黑色方巾束髻,穿着棕色窄袖交领上衣的伙计上前招呼客人。
古时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影视剧里那般打扮的光鲜亮丽。
为了方便干活,出来做工的人大多穿着窄袖,上衣衣长长及大腿,穿宽松的裤子,脚踩布鞋。
眼前的伙计就是这般穿着。
“买些菜种,店里有没有比较稀奇的种子,我也想买些回去尝试。”洛云宜今天出门还是拎的篮子。
听闻她要稀奇的种子,伙计眼神更亮了。
他们这边交通不好,胡商很少过来,但是他们老板和镖局有交情,所以店里总是能寻到许多不寻常的种子。
已经知晓用途的种子售价昂贵。
不知名的种子搞不清用途,店里定期会低价清理存库。
“那我先为您称您要的菜种,稍后再给您介绍那些胡地来的种子,您看可好?”
伙计也不傻,若是先给客人介绍那些稀奇的种子,万一客人没有看上的,坏了心情,说不定一气之下就走了。
还是稳稳地把能成的订单拿到手。
“可以,大白菜来一包,葱头半斤,萝卜种子两包。”
舒红大气挥手:“一共就两颗,哪里多了?你都拿回去吃,晚上英姐儿回来的时候把碗给我带回来就行。”
她刚才看过了,那油纸包里的干香菇可都是好品相的,肯定是洛云宜花钱买的。
自家的酸菜都是自己种菜腌的,只拿一颗,她都不好意思收下那包香菇。
洛云宜还没动手呢,小石头倒是先往酸菜碗扑,要不是舒子英力气大,差点真叫他成功。
“好吧,那谢谢红姐儿了。”这小子真是,一出门就活泼,在家的时候可不会做这些危险动作。
“不谢不谢。”舒红还是笑呵呵的样子,她就喜欢跟洛云宜这样的人打交道。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洛云宜这样的人很端着,什么事情都得分的清清楚楚,但是和这样的人相处,不用担心自己吃亏。
比那些没眼力劲还一直占便宜没完的人好太多了。
到家的时候舒眠儿已经午睡起来了,正坐在屋檐下拿着蒲扇扇风。
这天气好热,怀孕之后她比以前更不耐热。
“娘,英姐儿。”
舒眠儿一一地打招呼,被她漏掉的小石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哦,差点儿忘了我们的小石头呢。”舒眠儿觉得好玩,这么点儿大的孩子,真的知道她在说什么吗?
“就在家待着,我一会儿回来。”洛云宜给自己戴上斗笠,拿着镰刀和篮子出了门。
这会儿天气还是热,但是洛云宜还是没改时间。
蔬菜们需要整理,地里的杂草也要及时地清理。
趁着有太阳,这时候除草效果最好。
走了七八分钟,洛云宜才走到自家地里。
这边的土地并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像梯田一样高低错落着。
把自己准备的线手套拿出来戴上,洛云宜准备先把杂草清理掉。
线手套也是工厂里采购的,那边发错了颜色,因为是样品,所以也没要求退回去。
工厂用不了,就分给了员工们。
活要干,但是她也不想把手弄的跟老树皮一样粗糙。
既然有资源,那就得用上啊。
杂草直接上手拔,连根一起除掉。
不过洛云宜没把杂草扔掉,用镰刀把杂草的根部割掉,剩下的叶子部分又扔回地里。
拔草是为了把草根去掉,至少能保证不会杂草再去而复生。
把草叶子又丢回土里,则是为了给土地做遮挡。
天气实在太热,让阳光直晒土地,土里的水分流失的太快。
这块地大约三分地,光是拔草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洛云宜没有休息,把歪了的豆架扶正,太密集的地方要掐掉一部分叶子。
茄子也是一样的,靠近土地的部分老叶子摘掉,空气能更好地流通。
上层也去掉一些叶子,留下足够植物光合作用的叶子,营养集中供给给果实。
茄子只有几个小拇指大小的还挂在茄子树上,剩余的就是花骨朵,看样子最近是没茄子吃了。
豆角倒是有一部分已经长成了,用指甲轻轻地就能掐出印子,还有些嫩,但是洛云宜就喜欢这种成熟度。
再长就该长出豆米了。
辣椒树上也挂了些刚谢花的小辣椒,过几天才能采摘。
今天虽然没什么收获,但是看到了不少花骨朵,知道以后能有收获,洛云宜的心情蛮不错。
不过南瓜藤有不少被踩裂了。
洛云宜打算哪天早起,把南瓜藤拔掉一部分,再种些豆角。
四哥洛云仞,41岁,是家里唯一一个习武的人,在镇上的武馆工作,也是兄弟几个里长相最粗犷的一个。
原身的父母都已经年过六十,算得上是高寿,虽然着急,倒也没跟着过来,老两口也知道女儿这时候分出来单过,怕是要手忙脚乱几天。
这时候要是过去,她们帮不上忙,还得让子女们分心照顾他们。
和他们的初衷本末倒置了。
不过夫妻俩也让老大给洛云宜带了话,让她这边安定下来抽空回娘家一趟。
不亲自见见,心里总放心不下。
洛云宜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
要说收拾,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
过来的路上大家都顺手捡了些柴火捆着扛过来。
这会儿地里的庄稼还在长,不需要人为干预,能帮忙的就是家里这点事。
大嫂和二嫂在给她制新的棉被,洛云峰带着几个弟弟出门,先去把木匠家打好的桌子条凳带回来。
这两样是最急的,昨天他特意加了钱让木匠赶赶工期。
等桌椅搬回来,厅里总算有个歇脚的地方。
木匠家里平时做木工剩的一些边角料会被他制成一些小物件,这次洛云峰一下子送来这么一笔急单,他赚了不少,所以大方地送了四张小矮凳。
“这个好,烧火的时候正合适坐。”洛云宜指着一张一臂长的矮凳,农家做饭都是用土灶,大大的灶台,灶门口用土砖砌了一个凹槽,柴火燃尽之后就用铁铲把灶膛里的灰铲出来。
有灰落下就掉到这个地方,不会被踩的满屋子都是。
大的那口灶灶膛大,没有凳子就只能蹲着烧火,这下有凳子就方便许多。
“你说的竹席我也顺路跟篾匠说了,他那里正好有个半成品,收尾了再打磨一下就能给你送来。”洛云峰看着洛云宜因为一张小板凳就高兴的模样,只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
喜欢笑就好,妹夫过世后小妹情绪总不好,长期这样,他怕小妹身体会虚弱。
“谢谢大哥。”洛云宜此刻特别有眼力劲。
虽然不能回报什么,但是情绪价值得先拉满。
突然感觉到几道视线,洛云宜的求生欲觉醒:“也谢谢二哥,三哥,四哥,还有嫂嫂们。”后半句怕屋里的人听不到,洛云宜还提高了声音。
虽然亲人之间道谢让人感觉不亲近,但是大哥都有的,他们也得有。
几个哥哥得到了洛云宜的点名道谢,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老四洛云仞力气大,分配了翻地的活儿。
老二和老三两兄弟就在后院开始动工,今天要把鸡圈扩大一些,再加固一下。
前院种菜,后院养鸡。
在前院还得拿竹竿搭一个晾衣服的架子出来。
李翠花那一家子都不干人事,好好的晾衣架子也给踹翻了,别说亲家,经此一役,两家跟仇人也没啥区别。
但是李家又是外村的,不特意约定的话,可能很久她们都不会有见面的机会。
临近中午的时候,沈麦背上背着孩子,左右手都拎着东西过来。
“大舅舅,舅母,二舅舅二舅母,三舅舅四舅舅好。”被叫到的几个人都没啥好脸色。
沈麦也没生气,昨天她在屋子里装聋作哑的时候就知道再见面婆婆家的这些亲戚不会给她好脸色,但是她选择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自然要承受一些负面反馈。
“胡瓜也帮我摘些嫩的,二十斤以内我都能包圆。”
胡瓜就是黄瓜,因为也是胡人那边传过来的种子,所以就叫胡瓜。
而南瓜则被称为番瓜。
“紫瓜也要嫩的,红姐你多费心。”洛云宜站在田边,背篓里小石头不太安分,看样子也是着急想下来玩儿。
“行,交给我,中午之前送到你家去。”洛云宜要的越多,她越高兴。
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菜,家门口的生意可不好得。
“那行,让英姐儿留下来帮您,我背着孩子四处转转。”
这会儿太阳还没有很晒,不让这小子玩高兴了,今天这一天他都惦记着出门。
把孩子从背篓里抱出来,洛云宜沿着小路往前。
走到林边,洛云宜有些累了,主要是臭小子看见什么都好奇,一身牛劲儿,不知道怎么那么大力气。
小石头:高兴的时候我是崽崽,不高兴的时候我就成了臭小子……
“咦?”路边有一个高坎,洛云宜好像看到了熟悉的植物。
主要是闻到了香味。
农村有句谚语:六月六,地瓜熟。
眼前这蔓延的一大片倒卵状椭圆形的叶子,就是谚语里说的地瓜。
学名叫地果,也叫野地瓜,匍匐类藤本植物,多生于山坡、田埂、灌丛、沟边、疏林下。
果实椭圆卵球形状,簇生于短枝上,表面有圆形瘤点,成熟时呈现深红色,成熟后果实是软的,果香浓郁。
有一种长相十分相似,但听说是有毒的植物,学名不知道叫什么,地方上称为‘母猪瓜’。
不管是花叶还是果实都很像,但是母猪瓜果实成熟后果实不会变软,细闻也没有香味,掰开果实,里面的结构和地果不一样。
洛云宜都是用闻香的方法辨别。
成熟的地果很甜,营养价值很高,还能入药。
洛云宜在丛叶里翻找了一会儿,收获了五六颗比花生米大一些的成熟地果。
光是拿在手上,那股果香就肆无忌惮地冲击她的鼻腔。
真的好香。
地果丛里还有一些果子,不过捏着是硬的,还没成熟。
摘到这几颗她就很满足了,好东西不可能全让她一个人占了。
旁边的水渠里有流动的清水,洛云宜就地清洗了地果,自己全给吃了。
小石头眼巴巴地看着她吃完,愣了一会儿。
发现自己没有,表情一变,要哭。
洛云宜赶紧塞了一块米糕给他,还好出门的时候怕小家伙闹,她在荷包里放了一点吃的。
地面温度已经开始上升,洛云宜把小孩抱到背篓里坐好,背着他回家。
背篓底下放了一件旧衣服和两片尿布,防止他在外面拉了睡了。
到家没多久,舒子英就背了半背篓胡瓜过来。
“这一批能摘的胡瓜都在这里,婶娘你看看够不。”
舒子英拿起一个雕了一朵小花的竹筒杯子,给自己倒了杯水。
过来帮忙几天,她终于没那么拘束了。
“够了,暂时就要这些,称了重吗?”
舒子英点头:“十六斤多,我娘说算十五斤。”黄瓜市价是一文钱一斤,洛云宜给的三文钱两斤。
茄子最贵,市场价都得两文,洛云宜一斤多加一文钱。
毕竟这些黄瓜要是没摘,重量还能长。
“那我现在去背紫瓜。”舒子英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去,背上背篓继续出发。
紫瓜就是茄子。
茄子也可以做酱菜,但是洛云宜这次打算切片晒干,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炒菜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