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狂人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完整阅读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完整阅读

薛定谔的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是作者““薛定谔的虎”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崇祯云逍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这话,可就说的有点诛心了。太监不管有多大的权势,永远都是皇帝的家奴。刘瑾、魏忠贤当年,可谓是权势熏天,一个立皇帝,一个九千岁。皇帝一道圣旨,就可以拿走他们的权势,甚至是脑袋。王德化是崇祯在信王府时的老人了,忠心理应没有问题。他喜欢结交东林党文官,这也没什么毛病。可是在这种危急关头,他竟然敢站在文官的立场......

主角:崇祯云逍   更新:2024-02-18 15:3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云逍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完整阅读》,由网络作家“薛定谔的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是作者““薛定谔的虎”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崇祯云逍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这话,可就说的有点诛心了。太监不管有多大的权势,永远都是皇帝的家奴。刘瑾、魏忠贤当年,可谓是权势熏天,一个立皇帝,一个九千岁。皇帝一道圣旨,就可以拿走他们的权势,甚至是脑袋。王德化是崇祯在信王府时的老人了,忠心理应没有问题。他喜欢结交东林党文官,这也没什么毛病。可是在这种危急关头,他竟然敢站在文官的立场......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完整阅读》精彩片段


崇祯这话,可就说的有点诛心了。

太监不管有多大的权势,永远都是皇帝的家奴。

刘瑾、魏忠贤当年,可谓是权势熏天,一个立皇帝,一个九千岁。

皇帝一道圣旨,就可以拿走他们的权势,甚至是脑袋。

王德化是崇祯在信王府时的老人了,忠心理应没有问题。

他喜欢结交东林党文官,这也没什么毛病。

可是在这种危急关头,他竟然敢站在文官的立场说话。

这可就有大问题了。

要是连个家奴都镇不住,那还得了?

岂不是真的如同“叔父”说的那样,皇帝的耳根子软?

“奴婢对万岁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王德化被吓的,慌忙下跪磕头,颤声说道。

“传旨去吧,要是误了朕的大事,绝不轻饶!”

崇祯冷哼一声,朝王德化摆摆手。

“奴婢遵旨!”

王德化慌忙起身。

走出宫殿,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也真是奇怪了!

万岁爷早上微服出宫了一趟。

回来就有了主意,并且态度如此坚决。

是谁给了万岁爷,如此之大的信心?

看来,得找那天随万岁爷一起出宫的人问问,询问下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这时,方正化匆匆应诏而来。

王德化瞥了方正化一眼。

这个小崽子,也不知道怎么就入了万岁爷的法眼。

年纪轻轻,竟然被委以重任,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

……!

“奴婢方正化,叩见陛下!”

方正化走入宫殿,向崇祯大礼参拜。

“不必多礼,平身吧!”

崇祯和颜悦色地摆摆手。

“朕已经颁旨,以孙承宗为钦差,委你为监军,前往遵化坐镇。”

方正化吓了一跳,连忙跪下。

“奴婢也就是有一把力气,担不起这样的大任,怕是会坏了万岁爷的大事,还请万岁爷选派得力的人手。”

他倒不是推辞。

此时的方正化,才是刚从内书堂出来的小太监而已。

哪里敢担的起,监军的大任?

“你曾亲耳听到云仙长的谋划,由你出任监军,再也合适不过。”

“不过你要切记,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按照云仙长说的去做,要是有什么错漏,导致遵化失守,你罪莫大焉!”

光是孙承宗一个人,崇祯自然不放心。

万一他自作主张,不按“叔父”的计谋去行事,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崇祯特意派方正化,去监督。

只要按照叔父说的去执行,哪有不胜的道理?

方正化虽说只是一个小太监。

能见到“叔父”,并且受耳提面命,说明他有这个机缘。

不派他监军,派谁?

“奴婢必定牢记云仙长的吩咐,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方正化十分惶恐,同时对云逍,充满了感激。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跟着万岁爷,一起见到云仙长。

他恐怕是熬上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熬出头。

等大胜之后,他一定要好好重谢云仙长才行。

……!

正如王德化所料的那样。

崇祯的中旨,发出去之后,立即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问题不仅仅只是因为重新起用孙承宗,重用满桂和赵率教。

也不仅在于罢免三屯营二朱。

而是崇祯这次,越线了!

廷议、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这套程序,就是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

如今,皇帝直接下发中旨,以后,还有大臣们什么事?

还怎么为自己,争夺利益?

长此以往,朝政到底,由谁说了算?

于是乎。

当天,就有六科给事中集体上书,请求崇祯收回中旨。

崇祯早有预料,直接选择留中不发。

这下子,可就捅到马蜂窝了,直接引起了众怒。

不仅是六科,督察院、六部的官员们,也都纷纷上书劝谏。

送来的奏章,足足装了三大箩筐。

崇祯依然不予理会,看都不看,直接留中。

于是,大臣们就不客气了。

再次上的奏章中,言辞开始变得犀利、尖锐起来。

每一份奏章,都说的冠冕堂皇,言辞凿凿。

甚至声称,皇帝这样肆意妄为,从此,大明就要国将不国了。

见此,崇祯终于怒了!

他本来,就是个执拗的性子。

于是,大臣们的奏折,一律不回应,也没有做出任何处置。

甚至连自登基一来,每天雷打不动的朝会都取消了。

而就在崇祯和大臣们,僵持的时候,消息不断从遵化、三屯营传来。

十一月初一。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四千精锐,奔袭三百里,抵达三屯营。

两个时辰前,接管三屯营的满桂,将赵率教,迎入城中。

当天晚上,孙承宗、方正化,也赶到遵化城,接管防务。

十一月初二。

方正化不顾巡抚王元雅的强烈反对。

亲自带领兵卒,查抄遵化城内乔、常、曹三大晋商开设的商号。

三家商号上至掌柜,下至伙计、亲属,一共五百余人,无一人漏网。

经过严刑拷问,很快就揪出了暗中勾结建奴的奸细。

并且,盘问出了,策应建奴的详细计划。

崇祯收到这些消息后,总算是可以稍稍松了一口气。

“叔父”的推算,果然分毫不差!

此战,必胜!

时间来到十一月初五。

大批官员来到皇宫外请见。

声称若是崇祯不见他们,就一直静坐下去。

“遵化那边,应该快要有结果了!”

“希望孙承宗、满桂,没有让朕失望!”

崇祯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烦躁,压制下去。

这些天,他看似稳如泰山。

实际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因为这关系到大明的国运,他不得不担心。

同时,他也对朝中的大臣们,感到彻底的失望。

这时,王承恩进来禀报:“万岁爷,宫外的大臣,越来越多了,甚至有人准备死谏……”

“他们这是打算,逼宫吗?”

崇祯冷哼一声,“摆驾平台,让他们都过去!”

平台位于建极殿,是皇帝咨询大臣政务的场所。

平台召对是大明的一项惯例。

崇祯来到平台时,有资格列席的官员,全都到齐了。

朝会一开始,大臣们就开始发难。

“陛下不经内阁下发中旨,有违祖制,恳请陛下,收回中旨!”

“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副总兵朱来同,何错之有?为何陛下,直接以中旨罢黜?”

“陛下这是乱命,臣等不敢从命,请立即收回!”


监察院的御史、六科给事中纷纷开口。

一时间群情激昂,整个大殿都沸腾了起来。

感觉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

崇祯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内心不禁有了刹那的动摇。

难道朕这次,真的是做错了?

没办法,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有改变。

可这时,崇祯的脑海中,回响起了“叔父”的话。

又联想到,一旦动摇,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崇祯的内心,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朕绝不能耳根子软,任由大臣们摆布!

“肃静!”

“不得喧哗,扰乱朝堂!”

堂上锦衣卫纠察甩动净鞭。

大殿内迅速安静了下来。

“你们天天把忠君报国挂在嘴上!”

“如今建奴入侵,京畿告急!”

“你们却想着争权夺利,有几人心里想着为朕分忧,为国排危解难?”

崇祯冰冷、严厉的话语,让大臣们一时无言以对。

很多人都开始重新打量起了崇祯。

这还是以前的皇帝陛下吗?

他到底是受了谁的蛊惑,完全变了个人似的?

“陛下此言差矣!”

“并非是臣等不顾大局,不识大体,而是陛下一意孤行,违背祖制。”

“长此以往,大明危矣!”

首辅韩爌站出来,振振有词,声音激昂。

身为内阁首辅,这时候绝对不能退让。

因为大臣们敢于跟皇帝争权,靠得就是祖制。

祖制,就是大臣的“屠龙术”。

如今,这屠龙术,失去了用处,那还得了?

以后,还怎么让皇帝,乖乖听话?

他这个内阁首辅,这时候不挺起来,以后谁还听他的?

崇祯的脸色铁青。

受到韩爌的鼓舞,大臣们都是摩拳擦掌。

很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都跃跃欲试。

韩爌显然有备而来。

他稍作停顿,接着话锋一转。

“臣听说,陛下之乱命,是受方外道士的蛊惑。”

“陛下熟读史书,难道忘了前宋的靖康之耻吗?”

话音一落,大殿内一片哗然。

北宋末年,金兵大军压境,兵临汴梁城下。

钦宗皇帝没有组织兵马抵抗。

反倒找了一个“道法通天”的道士。

这道士名为郭京,自称可以施展道门“六甲法”,击退金军。

然后就出现了震烁千古的传奇一幕。

汴梁城外,是乌泱乌泱的金兵。

城门忽然大开,一个道士带着一帮不人不鬼的东西,一边跳着大神,一边冲向金军。

所有金兵都看懵了,接着就是一通乱杀。

于是乎,汴京城破,二帝被掳,北宋亡。

现如今,建奴突入长城之内,京畿告急。

堂堂大明天子,不听大臣们的忠言,却听信一个道士的谗言。

这跟宋钦宗,有什么分别?

更为巧合的是,建奴正是当年金人的后代。

这不是要步靖康后尘的节奏吗?

“这朝堂之上,尽是栋梁之才,陛下为何偏偏要相信道士之言?”

“陛下,再这样下去,靖康之耻,就要再现了啊!”

“那道士,必定是妖道!”

“那妖道是谁,立即抓起来,凌迟处死!”

大殿内炸开了锅。

崇祯冷冷地看了王德化一眼。

他去吕祖观的事情,也只有贴身的几个太监、以及随行的锦衣卫知道。

现在,竟然被韩爌拿出来大做文章,显然是这些人,走漏了消息。

王德化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事情当然瞒不过他。

消息即使不是他传出去的,他也难辞其咎。

韩爌向崇祯深深一躬:“请陛下立即收回中旨,诛杀妖道!”

“请陛下立即收回中旨,诛杀妖道!”

“臣附议!”

“附议!”

其他大臣纷纷开口。

“信口雌黄,哪里来什么妖道?”

“蓟镇战事,朕意已决,绝不会收回旨意,休得再言!”

崇祯忍无可忍,自御座上站起身来,厉声呵斥。

首辅韩爌硬着脖子,昂然说道:“老臣年迈,无力处置政务,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恳请陛下恩准!”

“臣最近身体不适,特向陛下告假,请陛下恩准!”

次辅李标也站了出来,向着崇祯躬身一拜。

朝堂上的局势,已经彻底失控。

大臣们全都伸长脖子,等着看好戏。

首辅、次辅双双请辞,这下子,看皇帝怎么收场。

崇祯被气得浑身发抖。

同时,也感到了如同山一般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内阁首辅、次辅,同时以请辞来要挟,这在整个大明朝的历史上,都不曾有过。

这样的压力,除了太祖、成祖,没有一个皇帝,能够承受得住。

“云仙长果然说的没错,朕以前,还真的是被这些大臣给忽悠瘸了。”

“他们个个只为自己的私利,哪里将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这次如果退让,朕将彻底沦为傀儡,因此,朕绝不退让,也无处退让!”

崇祯冷眼看着群臣,心中一片决然。

而此时!

西直门。

嘚嘚嘚!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接着就见十几匹快马,一路卷起滚滚尘土,朝着城门,飞驰而来。

“是八百里加急!”

“肯定是出大事了!”

看到马上骑士的服饰,守城的兵卒认出他们的身份,急忙将城门清理出了一条道路。

“听说建奴已经入关了,该不会是已经打到京师了吧?”

“那大明不是完了?”

“完了完了,这该咋个办?”

“建奴跟野兽一样凶残,还是赶紧想办法逃命吧!”

城门口一片慌乱。

“大捷!”

“遵化大捷!”

“遵化大捷,杀建奴八千,俘获二千五百!”

“遵化大捷……”

传信兵一边纵马飞驰,一边大声呼喊。

队伍如狂风一般,掠过城门。

声音还在城门洞里回荡,战马已经飞驰到远处。

城门内外,顿时寂静了下来。

“我是不是听错了?”

“好像不是建奴杀来了,而是大捷!”

“没错,遵化大捷,杀了建奴八千,还抓了两千五百活的!”

“该不是假消息吧?”

“这怎么可能假的了?”

“上天开眼了,咱大明终于大胜了一回!”

随着传信兵一路高呼,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自从萨尔浒战役以来,大明军队一败再败,罕有胜绩。

一场大战下来,能杀死几百建奴,都已经算是大捷了。

斩杀八千,俘获二千五百。

这是与建奴交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捷。

老百姓们怎能不振奋、激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